天躁夜夜躁狼狠躁_成人国产精品_小鲍狗视频

歡迎來到內蒙古礦業協會官方網站!今天是:

協會動態 Announcements,

當前位置:首頁>協會動態>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升級土地儲備監測監管系統的通知

來源: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表時間:2022-04-29 瀏覽次數:981   關閉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部信息中心、規劃院:


國有儲備土地(以下簡稱“儲備土地”)是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儲備監測監管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監管系統”)是對土地儲備業務及相應的資產實施監測監管的重要平臺。為落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進一步加強儲備土地資產管理,及時、全面、準確掌握土地儲備有關信息,維護所有者權益,部對監測監管系統進行了升級。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規范填報土地儲備有關信息

(一)調整填報范圍。

儲備土地即尚未設立使用權或使用權已消滅、以國家所有權形態存在的國有建設用地,具體包括:政府依法收回且原使用權已注銷的國有建設用地;政府通過收購、優先購買等方式取得的國有建設用地;在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根據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依法批準征收取得的國有建設用地;其他無明確使用權人、無權屬爭議的國有建設用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外,按項目報批用地的國有建設用地,可不納入儲備管理。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將委托給土地儲備機構管理的儲備土地、以及各類開發區(園區)管委會、國有平臺公司、基層政府或相關單位依法承擔具體實施工作(含前期開發)的儲備土地納入統計范圍,進行全口徑統計和管理。

(二)明確填報內容。

監測監管系統主要內容包括機構名錄管理、其他填報單位管理、計劃管理、項目管理、地塊管理、存量貸款管理、專項債券管理、國有儲備土地資產負債表等。

1.機構名錄管理。

土地儲備機構應為縣級(含)以上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隸屬于所在行政區劃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承擔本行政轄區內土地儲備工作的事業單位。

土地儲備機構實行名錄制管理,名錄更新工作采取“即時申請、分批審核、動態管理”的管理方式。土地儲備機構在“機構基本信息”欄填報相關信息,同時上傳有關證明文件。完成信息填報后,在“機構名錄申報”欄提交名錄申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管理權限逐級審查,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復核后,報自然資源部確認。審核通過的機構名錄在監測監管系統中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0個工作日,公示期滿后根據公示結果完成名錄調整,同時向進入名錄的土地儲備機構開放相應系統權限。更新后的完整名錄信息可在監測監管系統中查詢。已列入名錄的土地儲備機構基本信息發生變更的,要及時在系統中更新。自然資源部將不定期對名錄內機構的隸屬關系、工作職責、法人資格、指標名額、數據填報情況等進行抽查,對不符合審核標準、數據填報質量較差的機構要求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經公示10個工作日后退出名錄。

2.其他填報單位管理。

各類開發區(園區)管委會、國有平臺公司、基層政府或相關單位(以下統稱“其他填報單位”)等需要填報系統數據的,向所在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新建“其他填報單位”申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建其他填報單位賬號后,其他填報單位按要求在“單位基本信息”欄填報信息,并上傳有關證明文件,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管理權限逐級審查,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單位基本信息發生變化的,應及時更新。

土地儲備機構及其他填報單位,以下統稱“填報單位”。                                      

3.計劃管理。

各地應組織編制土地儲備三年滾動計劃與年度計劃。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及其他有關規劃等,合理確定未來三年土地儲備規模,對三年內可收儲的土地資源,在總量、結構、布局、時序等方面做出統籌安排,編制三年滾動計劃。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統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與土地儲備計劃編制工作,于每年第三季度組織填報單位,從土地儲備三年滾動計劃中選取下一年度擬實施的土地儲備項目,編制土地儲備年度計劃,明確項目實施主體,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提交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確需調整土地儲備年度計劃的,按原審批程序報批、備案。

4.項目管理。

土地儲備項目是將一個或多個地塊按照區域、時序、資金平衡等條件進行適當組合、劃分形成的管理單元。土地儲備項目應與土地儲備三年滾動計劃和年度計劃中的項目關聯。新增項目,由填報單位在計劃管理模塊錄入,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核。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變更項目信息或項目完成后需填報完成信息的,由填報單位填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核確認。項目發生重大變化(如項目內的地塊調整、規劃用途調整、項目因故終止撤銷等)由填報單位填報相關信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管理權限逐級審查,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5.地塊管理。

地塊是土地儲備資產管理的基本單元,空間上一個閉合區間為一個地塊。各單位要將擬收儲、已入庫地塊及時錄入監測監管系統。擬收儲地塊應有關鍵點位坐標,已入庫地塊應有詳細界址點坐標。界址點坐標只可通過自然資源業務網傳輸,無自然資源業務網的填報單位,界址點坐標錄入工作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

在擬收儲階段,地塊已啟動收回、收購、征收流程的,填報單位應及時填報相應擬收儲信息,擬收儲地塊須與已批準的土地儲備年度計劃中的地塊關聯,一個擬收儲地塊對應一個依法收回批文、農用地轉用征收批文或收購合同等,地塊來源唯一。

在入庫階段,土地儲備項目中的部分地塊或全部地塊已完成收回、收購、征收流程,取得完整產權,辦理地塊移交手續后(以簽訂移交協議、或注銷原產權證書等為時間節點),填報單位應于10個工作日內在監測監管系統填報入庫信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于10個工作日內審核確認,審核通過后監測監管系統自動配發儲備地塊標識碼。當地塊管護、利用狀態發生變化,或前期開發工程竣工驗收后,填報單位應于10個工作日內在監測監管系統更新入庫地塊信息。儲備土地出庫供應時應填報預出庫單,并完成儲備地塊成本填報。預出庫單自動生成預出庫單號,供地方案和出讓公告、劃撥公示應關聯預出庫單號,未關聯不得出庫供應。已取得預出庫單號,但流標、流拍的未成交地塊,退回土地儲備庫,再次供應時需重新取得預出庫單號。邊角地、市政配套等公共用地,應及時辦理出庫和土地供應手續,交由相關部門管理。

6.存量貸款管理。

填報單位在“貸款項目登記”欄關聯存在貸款的儲備地塊,根據存量土地儲備貸款情況一次性填報存量貸款信息,并上傳相關證明材料。每筆貸款償還后填報單位應及時在“還貸管理”欄更新還貸信息,并上傳相關證明材料。

7.專項債券管理。

一個債券項目由單個或多個土地儲備項目組成。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對應的土地儲備項目中的儲備地塊必須在監測監管系統中有儲備地塊標識碼。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土地儲備機構開展前期研究,合理評估土地儲備項目預期土地出讓收入、土地儲備成本,作為編制土地儲備項目收支平衡方案的依據。土地儲備機構應當根據項目收支評估結果,編制總體收支平衡方案和分年度收支平衡方案,并在監測監管系統填報有關信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組織審核論證土地儲備機構提出的項目收支平衡方案以及資金安排建議。債券的實際發行情況與償還情況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與財政部門對接后及時填報。

8.國有儲備土地資產負債表管理。

國有儲備土地資產負債表以縣級(含)以上人民政府為編制主體,具體編制工作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資產負債表按年度編制,編制基準日為每年12月31日。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于次年3月1日前將本?。▍^、市)上一年度國有儲備土地資產負債表報表編制成果通過監測監管系統報自然資源部。

國有儲備土地資產負債表對應的儲備土地必須在監測監管系統中有儲備地塊標識碼,報表數據主要從監測監管系統提取,部分數據需人工填報。具體編制內容及有關要求參照國有儲備土地資產負債表編制手冊,編制手冊另行印發。

二、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

(一)夯實主體責任,確保系統運行。

監測監管系統升級后,與用地審批備案系統、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系統關聯,形成土地批、儲、供、用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鏈條,實現系統間的關聯和數據共享。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明確職責分工,落實管理責任,做好監測監管系統與其他相關系統之間的銜接工作,確保監測監管系統全面、高效、安全、規范運行。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督促指導市、縣按要求運行監測監管系統,及時規范填報數據。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做好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督促本轄區內的填報單位及時填報信息。納入監測監管系統填報范圍,但未明確填報單位的儲備土地,由所在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填報有關信息。

(二)完善審查機制,強化數據監管。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數據監管,保證監測監管系統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時效性;要加快建立隨機抽查以及數據核查機制,對儲備土地相關數據指標定期進行監測、分析及評價;要建立健全系統操作運行、數據審核、統計分析、國有儲備土地資產負債表編制等制度。

(三)加強統籌協調,組織技術培訓。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落實系統填報及審核人員,適時組織政策及系統操作培訓。各填報單位要統籌人員和經費安排,組建專業化技術隊伍,全方位提升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能。

2022年4月29日至12月31日,為監測監管系統升級版試運行期間,在此期間,供地方案和出讓公告、劃撥公示可暫不關聯預出庫單號,填報單位應全面完成基本信息填報、歷史數據核實和應報未報數據補錄工作。2023年1月1日起監測監管系統正式運行。

本通知中各類信息填報的具體方法和要求,詳見監測監管系統主頁《土地儲備監測監管系統操作手冊》。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2022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