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躁夜夜躁狼狠躁_成人国产精品_小鲍狗视频

歡迎來到內蒙古礦業協會官方網站!今天是: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張永利:如何提升礦業核心競爭力

來源:中國黃金報發表時間:2021-03-08 瀏覽次數:1197   關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很多事關礦業行業發展方向的重點工作: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用改革辦法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3月5日,根據相關熱點話題,《中國黃金報》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西部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永利,聽了他對礦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看法。

《中國黃金報》:今年帶來了哪些提案?

張永利:今年向大會提交了提案4件,主要包括給予青藏地區鋼鐵產業差異化支持政策、加快推進稅收征管法修訂進程、對青海素質高層次人才個人所得稅進行優惠減免等。

青海發展相對落后,人才相對缺乏,制造業企業生產所需的資源和銷售的市場大多在外省,這種“兩頭在外”的困局,讓青海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很高。雖然近年來青海通過開展上下游對接、延長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等方式加以改善,但是這一問題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由此,我們希望國家從政策層面,加大對困難企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支持力度,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增加企業發展動力。

《中國黃金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目前礦業行業的科技創新有哪些難點和痛點,對提高科技創新水平有哪些建議?

張永利:科技創新是礦業發展的靈魂與支柱。礦業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原料基礎,尤其是新興戰略性產業不斷涌現,更加提升了礦業的基礎性戰略地位。多年來,由于礦山環境的特殊性,礦業行業科技創新總體發展較為緩慢,科技短板較多,我認為,只有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聚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這個重點,持續降低采選成本,大力推進智慧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提高礦山安全生產保障,才能提升礦業企業核心競爭力。

因此,我希望國家出臺更多鼓勵政策,鼓勵大型礦業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研發力度,提升采掘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同時積極鼓勵礦山企業實施充填采礦,加大對低品位、難選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解決采選技術難題。

《中國黃金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如何看待礦業行業生態發展現狀,對如何更好綠色發展有哪些見解?

張永利: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我們礦業企業來講就是要堅持不懈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也是青海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永恒追求。

“十三五”以來,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作為青海唯一的中國500強企業,西礦集團全面改造升級礦山、有色金屬冶煉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鹽湖化工、綠色建筑等新型產業,堅持資源綜合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打造了一批綠色發展標桿單位。目前,公司經營的10座礦山全部達到了省級以上綠色礦山標準,其中有6座是國家級綠色礦山,銅冶煉等6家工廠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現階段,我國礦業綠色發展勢頭逐步向好。為了促進企業實現更高水平的綠色低碳發展,我建議對綠色發展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與引導。

1

從產業準入、優惠政策等方面加大企業實施綠色低碳舉措的激勵和優惠措施,讓企業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綠色低碳發展;

2

國家層面應從技術領域方面引導和推廣先進的綠色低碳工藝、設備和技術,讓低碳、低污染、低能耗的工藝設備廣泛應用于有色冶金、化工及礦山等領域;

3

在運輸環節環保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加大冶金企業之間的中間物料、危險廢物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的流通體系,鼓勵內部循環,給予便利的政策,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

4

明確鼓勵支持綠色發展,讓企業享受到綠色信貸產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中國黃金報》:礦業企業的安全工作要重點注意哪些內容?西部礦業有哪些自己的經驗可以交流?

張永利:對于礦山企業來講,安全生產至關重要,可以說是高于一切的。西礦集團始終把安全生產置于首位。前不久,我在公司的安全專題會上,重申了“不環保,不生產;不安全,不生產”的原則,就是希望大家能始終繃緊安全生產工作這根弦。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探索出了一些經驗。

1

加強組織保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把手”責任制,明確了“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堅持領導干部下井帶班作業制度。

2

加大資金保障,優先加強安全設施投入,每年投入安全費用超2億元。

3

加強管理保障,重點針對冶金、礦山、化工等高危行業定期開展安全現狀評價,定期開展專項檢查整治行動。

4

加強技術保障,在國內率先實施智慧礦山建設,最大限度減少現場作業人員,降低安全風險;同時大力推行安全標準化建設,投入數百萬元建設安全環保管控平臺,對安全生產進行全過程管控。

5

加強應急保障,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目前我們有三支專業礦山救護隊。